-
美國東北大學研究人員驗證了濺射技術在制造大面積二維范德華四硫屬化物方面的潛在用途。利用這項技術,他們制造并鑒定了一種非常有前途的材料——碲化鈮,它具有約447℃(起始溫度)的超低熔點。這一成果發表在最近的《先進材料》雜志上。
2023-07-12 分享
-
記者7月8日從南通大學獲悉,該校唐虹教授領銜的項目組經過5年多的技術攻關,形成了電弧防護“機理—纖維—織物—服裝—評價”全流程技術體系,實現了產業鏈安全,供應鏈可控。
2023-07-11 分享
-
自體血管是受損血管的理想替代品,但是自體血管不僅來源有限,而且存在二次創傷和并發癥的危害。因此,如何制得符合臨床要求的小口徑人造血管一直是國際上的研究熱點。
2023-07-07 分享
-
發展新型電磁屏蔽材料是解決電磁污染的關鍵,特別是超薄、輕質并具有優異力學強度和可靠性的高性能電磁屏蔽材料。日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化學學院研究員衡利蘋團隊研發了一種具有超潤滑界面的還原氧化石墨烯 液態金屬(S-rGO LM)異質層狀納米復合材料,可用于高性能穩定的電磁屏蔽。
2023-07-06 分享
-
據5日《物質》雜志報道,包括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研究人員在內的一個團隊開發了一種金屬凝膠,這種凝膠具有很高的導電性,可在室溫下打印三維(3D)固態物體。這項技術為制造各種各樣的電子元件和設備打開了大門。
2023-07-06 分享
-
俄羅斯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生產熒光粉陶瓷的新方法,這是生產二極管、激光器和其它光子器件所必需的。這種新的進口替代技術與同類技術的不同之處在于生產率高,且能精確控制產品性能。相關研究發表在最近的《材料》雜志上。
2023-07-05 分享
-
記者4日從南京工業大學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維帶領南工大柔性電子(未來技術)學院王建浦教授研究團隊在環境友好型鈣鈦礦發光二極管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國際上首次將錫基鈣鈦礦發光二極管效率提升至8 3%。相關成果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光子學》。
2023-07-05 分享
-
3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馬騁教授開發了一種新型固態電解質,其綜合性能與目前最先進的硫化物、氯化物固態電解質相近,但成本不到后者的4%,適合進行產業化應用。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
2023-07-04 分享
-
美國科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表示,他們研制出的一種新型鐵電聚合物,能高效地將電能轉化為機械應變,有望成為一種高性能的運動控制器(致動器),在醫療設備、先進機器人和精密定位系統中大顯身手,例如作為機器人的“肌肉”等。相關研究論文發表于最近的《自然·材料》雜志。
2023-07-04 分享
-
6月30日,芙索特醫療攜手南開大學聯合組建的南開大學-芙索特人工肌肉輔助醫學康復聯合研發中心正式揭牌。
2023-07-03 分享
-
7月1日,記者從江南大學了解到,由該?;瘜W與材料工程學院東為富、王世波教授團隊與旭科新材料(山東)有限責任公司合作開展的全球首套石油基萬噸級順酐加氫制備丁二酸酐項目已實現規?;慨a。這標志著我國低成本大規模生產優質丁二酸酐及丁二酸技術與裝備取得重大突破,將有力支撐綠色化工新材料產業的發展。
2023-07-03 分享
-
6月28日,以“能源新時代 世界新未來”為主題的2023世界新能源新材料大會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開幕。
2023-06-29 分享
-
俄羅斯研究團隊研發出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的靈敏傳感器。這種傳感器可用于制造“電子皮膚”,未來將有助于替代創傷性活檢程序。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微型機器》上。
2023-06-29 分享
-
2023年6月20日,古建筑木材科學研究與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以下簡稱古建木材科研基地)在京成立,揭牌儀式暨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中國林科院木材工業研究所(以下簡稱木材所)西區隆重舉行。50余位專家、代表出席會議。
2023-06-27 分享
-
俄羅斯科研人員通過控制壓力或調整化學反應器中的成分,研發出控制氮化物基復合材料性能的技術。這些復合材料廣泛用于電子、航空和汽車工業。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新一期《材料快報》雜志上。
2023-06-26 分享
-
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與杭州汽輪機股份有限公司進行燃燒室部件試驗驗證合作,江蘇省重大項目——盛虹可降解材料、擁有中國首套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裝置的中韓科銳新材料等項目集中開工……6月的江蘇連云港,科技創新驅動的高能級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和主導產業的開疆拓土喜訊連連。
2023-06-25 分享
-
記者23日從廈門長塑實業有限公司獲悉,近日一條7米+寬幅的雙向拉伸聚酰胺薄膜(BOPA)生產線在福建泉州投產,標志著中侖新材旗下、總投資約25億元的福建長塑生產基地正式投入使用,這是目前全球最大高性能膜材生產基地。
2023-06-25 分享
-
你是否使用過折疊手機?是否想嘗試折疊屏卻又擔心折痕?來自大自然的力量將會解決這個問題。江河湖泊中隨處可見的河蚌,一生需要進行數十萬次重復的開合運動,卻能一直保持穩定狀態不發生形變,其雙殼連接背脊處發揮關鍵作用的“鉸鏈”——貝脊給了科學家靈感。
2023-06-25 分享
-
據最新一期《自然·材料》雜志報道,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領導的國際團隊開發出一種不含金屬的、類似果凍的材料,它像生物組織一樣柔軟和堅韌,同時可像傳統金屬一樣導電。
2023-06-20 分享
-
“發展綠色化學是涉及多學科交叉滲透的長期任務,關鍵在于創新。”在談到綠色化學如何推動可持續發展時,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化學所研究員韓布興如是說。
2023-06-2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