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市場研究和咨詢公司IDC最新發布的《AI大模型技術能力評估報告2023》顯示,百度文心大模型3 5拿到12項指標的7個滿分,綜合評分第一。
-
7月18日,在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川3標)索道運輸現場,由青海送變電工程有限公司研發的“輸電線路貨運索道不停機運輸和受力狀態監測系統”成果成功應用。
-
暑期客流高峰,列車運行頻次高,為保障高溫天氣下列車安全運行。7月18日0點整,國鐵集團成都局重慶供電段50余名接觸網工利用0時至5時作業天窗,登上接觸網JJC檢修列車頂作業平臺,對渝貴鐵路珞璜南至綦江東區段接觸網進行檢查維修,并對接觸網吊弦進行更換,保障暑期列車平安運行。
-
汽車進入停車場后的準確停放區域、場館內的空調溫度、照明電器的耗電量,甚至所有水管的運行狀態……這些大運會體育館的“身體”數據,可以讓建筑自己“說”出來。
-
7月20日記者獲悉,作為成都大運會比賽場館之一,郫都擊劍場館中心近日在5G、VR等科技的加持下,已從具備基本功能的舊場館變身成為“智慧場館”。
-
7月18日,京杭大運河最南端——京杭運河杭州段二通道(以下簡稱“運河二通道”)正式通航。至此,京杭運河航道等級達到三級,千噸級船舶從山東順水而下直達杭州,通過二通道進入錢塘江,可做到“千里杭州一日達”,打通了浙江省內河千噸級航道網關鍵堵點。
-
7月20日,西昭高速SG1標項目經理部老營盤二、三號隧道率先實現貫通,目前老營盤隧道群掘進已完成73 5%,為年前實現隧道群全面貫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19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獲悉,該院智能所陳池來團隊成功研制深海質譜儀,并在南海某海域成功完成了多次海試。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中國分析化學》。
-
7月19日,記者從廣東省標準化協會獲悉,近日,廣東省獲得首張《先進標準證書》的美的制冷設備有限公司(簡稱美的空調)主導制定并執行的兩個團體標準均通過了專家組的復評和評審。
-
“自主研制燃氣輪機是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幾十年來的一個夢想。我們堅持自主創新,成功完成了30兆瓦燃氣輪機的開發,同時完成了產業園區建設,具備了燃氣輪機裝配和整機試車的能力。”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所長朱俊強感慨道。
-
7月18日,記者從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獲悉,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可再生能源技術”重點專項“風電機組整機仿真設計軟件技術”項目支持下,該院新能源中心開發的風電機組整機仿真設計軟件將于今年下半年面向全行業公開發布。
-
7月12日,北京。中國航空制造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航空工業制造院)一個科研現場,大型復合材料自動鋪放成型設備研制項目團隊帶頭人馮長征正與技術人員一起,對即將交付的幾臺機器人式自動鋪絲機,進行調試測驗。
-
滿載貨物的萬噸巨輪在岸邊繁忙裝卸,堆場內各色集裝箱有序擺放著,巨型橋吊在自動化技術控制下精準卸載貨物,一輛輛集裝箱卡車在“U”型道路上行駛,旁邊數輛無人駕駛集裝箱小車在海側和堆場雙向穿梭,這是近日廣西北部灣港欽州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繁忙的景象。
-
記者17日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獲悉,該校虛擬現實技術與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郝愛民教授聯合生物醫學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李曉光教授團隊,在虛擬現實技術促進腦卒中康復方面取得新進展,這是該校在醫工交叉領域獲得的又一成果。相關研究成果于7月11日刊發在虛擬現實領域的國際期刊《IEEE可視化與計算機圖形匯刊》。
-
太陽之所以能量源源不斷,就在于它內部一直進行著大量核聚變反應。核聚變反應產生的聚變能具有清潔、廉價和可靠等特性,被視為理想的能源,但在地球上大規模復制太陽內部的這一過程面臨諸多障礙。
-
7月15日,青島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與陜西省銅川照金海棠生態產業有限公司簽訂“青砧”無融合生殖蘋果砧木4個植物新品種的獨占實施許可合同,轉讓費506萬元。這是全國首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蘋果砧木新品種繁育權實施許可轉讓。
-
7月17日,記者從渝黔鐵路有限責任公司獲悉,由中鐵十一局承建的重慶至黔江鐵路站前4標控制性工程——胡家灣雙線特大橋于15日順利合龍,為全線早日通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7月14日,記者從湖南省科技廳獲悉,湖南省科技重大專項“超級地下工程智能成套裝備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實施進展順利,通過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桂衛華為組長的專家組合驗收。
-
7月14日記者獲悉,成都首趟整列“高鐵快運”動車組日前首發。兩輛“和諧號”動車分別從成都和昆明開出,經過約6個小時,互抵目的地:成都雙流西站、昆明洛羊鎮。此后,兩臺列車將實現常態化線路開行,利用整列動車組開展“高鐵快運”批量運輸試點工作。每日按2列對開安排,運行期為1年。
-
往深色面料上滴點水,濕潤區域的顏色看起來深了很多,水一干就又恢復原樣。背后的光學原理,是科研人員研發增深劑的靈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