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度參與了四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深刻感受到大賽在推進創新創業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尤其是在營造創新創業氛圍,以及為創新創業企業爭取對接投資資金、政府支持、商業合作、人才配置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啟明創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表示,“創新創業大賽是一個窗口,通過大賽可以近距離了解創新創業新動向、技術研發新趨勢,從而挖掘出優秀企業和創業項目。”
支持初創企業壯大
2006年,啟明創投成立,先后在我國上海、北京、蘇州、香港,以及美國西雅圖、波士頓和舊金山灣區設立辦公室。截至目前,啟明創投已投資超過430家高速成長的創新企業,有40多家企業成為行業公認的獨角獸和超級獨角獸企業。
正是在2006年,胡旭波加入啟明創投。2015年7月,他晉升為啟明創投主管合伙人,與啟明高層共同領導醫療健康行業的投資。
“自2006年啟明創立開始,我們一直努力提高投資能力,投資能力的一個核心是支持初創企業生長出成為大公司的能力。”胡旭波介紹說,“每個初創企業往往都是從一個美好愿景開始,在一個想法的基礎上如何開發出好的產品、好的服務體系,以及可以長期自我進化、自我成長,將是創始人長期需要專注的問題。而我們是將自己定義為陪伴者。在創業者需要的時候,我們提供包括產業洞察、決策支持、行業資源對接等一系列支持。同時,我們很高興我們的數百家被投資企業覆蓋了產業的不同鏈條。我們對被投資企業和創始人的長期持續支持和服務,將可能幫助我們的被投資企業實現創業夢想。”
自加入啟明創投起,胡旭波參與了數十家創業企業投資,其中一些已經成為行業的領軍企業,如泰格醫藥、艾德生物、惠泰醫療、三友醫療等。
與大賽理念不謀而合
創新促進發展,創業成就夢想。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經過十年的發展,已經發展成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品牌活動,也成為國內最大的眾創空間和最強的眾扶平臺。
胡旭波說:“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吸引了大批信息技術、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行業的創新型創業企業,這些參賽企業質量很高,不管是在研發的前瞻性方面,還是在團隊科研能力方面。我深切感受到了我國大量的創新企業在硬核科技創新、重大疾病治療等方面的熱情和潛力。”
同時,胡旭波表示:“啟明創投主要投資于早期的突破性創新,希望在創始人開始創業時就能給予其支持。”這一投資理念與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的理念不謀而合。啟明創投鼓勵所投資的企業參加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例如,啟明創投投資的杭州啟明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獲得第三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生物醫藥行業總決賽企業組第一名;投資的德琪(浙江)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在第八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生物醫藥行業總決賽上獲成長組一等獎。
“創新創業大賽每年舉辦一次,而企業的對外交流可以持續進行。”胡旭波建議,創新創業大賽可以考慮配套做一個APP或小程序,把參賽企業的信息放上去,定期發布新的信息,這樣可以讓創新創業的參賽企業持續獲得投資者和地方政府的關注,也可以提高企業的參賽積極性。
助力創業企業走出國門
胡旭波說,未來10-15年都會是醫療健康投資的好時間段,專注重大需求和創新技術的本土企業都會有很好的發展機會。啟明創投將繼續堅定地對突破性的技術和好的服務模式加以投資,支持開發創新技術。
“中國正在成為生物醫藥行業的大市場,只有大市場才有可能產生大公司,中國很有可能培養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胡旭波認為,與美國相比,中國生物醫藥行業研發成本比較低,僅占美國的1/3左右;在人才方面,過去5-10年中,有大量的海外人才回到中國創業。此外,中國在CRO(醫藥研發合同外包服務機構)行業的發展,也為生物醫藥企業發展提供助力。
當前國內醫療行業的迅猛發展離不開資本的強勁助力。在胡旭波看來,中國醫療市場需要投資推動發展,但投資的作用是要支持企業家做更好的產品及服務,而非追逐短期熱潮。胡旭波進一步表示,投資人的心態要沉穩一點,不能太過浮躁,也不能把短期利益看得太重。
“我們喜歡與我們投資的企業合作。我們有一個理念,喜歡與相互比較了解,在價值觀上、理念上、驅動力上談得來的人一起合作。而且,在同一行業跟多個朋友一起討論也會產生更全面的認知與判斷,同時也能風險共擔。因此,這樣的合作對于我們來說是最好的合作。”胡旭波直言。
“一直以來,啟明創投的投資偏好都是聚焦重大創新,并且產品最好具有全球競爭力。在團隊的判斷上,啟明創投會重點選擇那些有誠信、做事有激情的企業家。”胡旭波說。
“科技在醫療場景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包括器械、創新藥、醫療服務等各個賽道。”胡旭波說,在人類面臨很大挑戰時,最終會發現能幫忙解決問題的工具是新技術。因此,市場對新技術會給予更高的期待。
“啟明創投持續看好中國市場,看好中國在科技創新方面的發展潛力。例如,在醫療健康領域,期待中國企業能夠真正擁有創新力,通過自主研發將中國創新推向全球、惠及世界。”胡旭波表示,“未來我們將繼續與創始人和團隊一起努力,我們有使命和動力把好的產品帶到全球市場去,讓更多的消費者受惠于技術進步和產品升級。”
(責任編輯:范曉婷)